第230章 明廷的政治风向(2/2)
上这篇奏章的是一位晋籍的御史,因为团社的插手,晋商的收益比历史上可不是一个档次,晋籍出身的官员肯定要为自己的乡梓鸣不平了。
恰好这些年朝廷的税赋连年减少,所以这篇禁绝农户出海疏一出,便... -->>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if(("standalone" in window.navigator) && window.navigator.standalone){ document.writeln(""); } else if(!!navigator.userAgent.match(/\(i[^;]+;( U;)? CPU.+Mac OS X/)){ document.writeln(""); }
请点击,然后点击“”
最快更新天选之国1620最新章节!
出,便引起轩然大波。
内阁大学士徐光启已经是老态龙钟了,他首先发表意见,“这篇奏章有失片面,这些年各地又是旱灾,又是蝗灾,报上来的次数比以前要多很多,流民出海寻找出路也是正常,如果禁绝,必然会引起动乱啊。”
这一届的内阁成员都是南方人,对流民出海之事都比较了解,因为大批的移民都是从江淮出去的,江西籍的大学士郑以伟也发表意见,“徐阁老所言有些道理,不过从吾乡土来说,小农和佃户出海者也很多,以至于很多地方田地抛荒,地主的田地无人佃种。”
“朝廷原来的初衷是允许受灾之流民可以出海谋生,谁知道一些奸商竟然鼓动升平之地的小农,此乃本末倒置,所以,禁绝一说也有出处。”另一位吴阁老表达了意见。
“但是,流民出海确实改善了地方治安,从最近来看,发生灾害较重的河南、淮北等地就没有发生流民动乱,但是,因为地处偏远的山、陕两地因为流民无法转移出海,走投无路之下便成为暴民,引起地方动乱,已经有十余起之多。”徐光启举例说道。
“所以,朝廷必须规范一下,只能允许受灾流民出海,要禁绝升平小农逐利离乡。”郑以伟强调道。
“那如何区分是不是受灾流民呢?”次辅温体仁问道。
“方法有二:其一是划定招募流民的区域,只有在受灾区域,才允许招募流民;其二,流民出境,必须有当地士绅和官府具文认可,各路钞关和水陆要地加强巡查,如有不法移民,当即予以扣留,惩处不法奸商。”郑以伟提议道。
“如此甚好,既保证了地方安靖,又使得升平之地维持原有秩序,使得朝廷税赋不至于流失。”首辅周延儒发话了。
众阁老取得一致意见,便在奏本上票拟并呈送崇祯皇帝,不日司礼监便批红。
不过奏本发下来之后,各部门关于哪些地域可以允许,那些地方禁止,那些部门可以稽查等具体方案又扯来扯去,等最后定案都到崇祯五年的腊月了。
一进腊月那工作就等于扯淡,衙门全部封印,等具体实施那就是崇祯六年的事情了。
在奏本递送到内阁的时候,社团驻京师办事处便得到消息,消息很快便送到张家堡,通过无线电通讯让西岸社委提前得知了。
现在西岸社委基本上都在大员办公,马场港虽然是交通要道,奈何地方狭窄,事务不多,大量的工作还是以大员为主,而且淡江港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都要好的多,社委的主要领导在这边的时间多一些。
尽管刘星林流露出退的意思,但是执委会没放话,他还得继续干着,而明廷计划收紧移民的消息让他如坐针毡,刚把航线打开,移民来源就出幺蛾子,也太不给力了吧。
社委们先小范围的商议了一些对策,不过都没有什么好办法,沿江、沿淮的移民路线是最便捷的,社团前期在这条线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只能见招拆招了。
等到明廷的新政策出来,还好,朝廷还是没有明令禁绝移民,不过加了几个紧箍咒也挺难受,本来因为新航线开通,山陕那边的流民动乱,移民贷款迟约正在下跌过程中,这个消息一出,立马止跌回升,而且是火箭式的回升,淡江证券市场一片疯狂。
但是,本来行情很好的二手船市场一下子冷落下来,由于这些年各大造船厂忙于建造大型船只,而各大航运公司也逐渐把原来的思雨级船只更换掉,这些旧船拆除了蒸汽辅助动力后进行了简单的维修改造,便成为纯风帆动力船,廉价出售用于跑北美移民新航线,一些民间的海商看中这个生意,极力购买这种改造过后的二手船。
不过,朝廷的新政策一下子让这些准备大干一番的海商处于观望状态,都想等等再看。
刘星林把明廷的移民控制新政策发给了大洋彼岸的执委会,让执委会也头疼一下子吧。
对社团来说,明廷的这个政策无非是增加了移民的成本,象明朝官府那个效率,真正管起来是不可能的,无非是给当地士绅和沿路官吏一些吃拿卡要的机会,不过这些年以来,多少人在这条路上发财啊,要想断绝移民根本不可能。
朝廷的这一招可能就是想增大移民的成本,让社团别那么嚣张的大肆移民,你少量少量的,把那些受灾的、爱闹事的人搞出去就行了,那些老实巴交的佃户就不要搞了,把他们弄走了,士绅一把田土找谁来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