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回 一朝拜师三年苦,终生为父年年(2/2)

但是,年轻的徒弟,特别是身处幼年的徒弟,因为他们还在成长之中,人的品德,性格,和为人处事的习惯,还在变化当中,所以师傅们必须细心的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给予正确的引导,培养他们成为一个负责任的男人,这是在教授技术和手艺的前提下,做师傅的更重要的责任。

按照规矩,入师以后的三年,徒弟必须跟着师傅一起居住,有利于师傅对他的观察,教育和指导。在这三年中,徒弟必须照顾师傅的起居饮食。李德仁也按照住到了李明的家里,从早晨起来给师傅倒尿盆儿,到师傅家里的大大小小的事情,能做的都必须要做。每天早晨,要比师傅起得早,打扫庭院,帮助师娘做饭,看孩子。师傅起来以后,准备洗脸水,沏好了茶水,准备好早餐的碗筷,把师傅平常习惯用的工具,一一的摆放出来。

吃完早饭以后,师傅在那里喝茶,徒弟还要在家里帮主洗刷碗筷,收拾房间,甚至把师傅要穿的鞋都要放在师傅面前。手脚要麻利,在师傅出门以前把这些事儿都要做好。师傅出门,徒弟要紧紧围在后面。

到了晚上收工回家,徒弟要跟在师傅后面,走到家门前,要替师傅开大门。走到屋门前,要给师傅赶紧掀起门帘子。师傅坐下以后,要找一双宽松的便携给师傅换上。然后要抓紧的沏一壶茶,蹲到师傅面前,请师傅喝茶。然后赶紧奔厨房,帮助师娘收拾晚饭,劈柴跳水烧火,样样都要做的周全。然后摆桌子,摆椅子,摆好碗筷。晚饭开始以后,要帮着师娘看孩子,哄孩子。师傅师娘吃完了,赶紧的把桌子抄出去,把碗筷洗干净。自己在厨房吃点剩汤剩饭,守候在师傅旁边,端茶倒水。师傅发了话,才能回自己的房间睡觉。

如此循环往复,一直要坚守三年。活要多干,话要少说。要和师傅形成必要的默契,要琢磨师傅心里是怎么想的,事儿要坐在师傅指示之前,要有眼力劲儿,干活要麻利。李德仁和别的小徒弟一样,就是这样伺候了李明三年。别的徒弟,在这三年中只做杂役,不学手艺。这一点李德仁和他们有区别,他是既做杂役也学手艺。

三年当中,李德仁随着师傅出诊,跟着师傅上山采药,陪着师傅在诊所研制中草药,熬制膏药,配置药丸。从来不离开师傅的左右。最让他感动的是,李明除了教他把脉看病以外,细心的教给他针灸,并且让他在自己身上试针。李德仁为了师傅的这番苦心,每要掌握一个穴位的针灸手法,先在自己身上反复的练习,当师傅让他在身上试针的时候,他都可以出针快,出针准,行针恰到好处,很受李明的欣赏。

这三年里,李明交给他最多的,还是中草药的功夫。第一是看,要观察中草药在没采以前的植物状态,认准它,掌握和其他相似的中草药区别的要点,每一位中草药的,生长环境,什么时候发芽,什么时候开花,什么时候结果,哪一部分是药用?都要详细的记载。二要看踩下来新鲜药材的状态,特别是要记住,根系的状态。是须根儿还是直根的,是块根,还是块茎?这就决定了采药时的下铲方向,深浅和力度。第三要看晾晒以后中草药的状态,不仅要认识鲜活的药用植物,而且要认识中药调治以后的姿态,形状,和颜色。

李明教授李德仁,教授的很仔细。正是:

学医关键是中药,三看技巧很重要,

认花认果认根苗,用起药来才巧妙。

李明还教了李德仁哪些技巧?中药调制方面还有哪些妙招?他有没有告诉李德仁?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