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小院(2/2)

赵阳回神看着对方的样子,觉得特别有意思。没想到看着成熟稳重的人,却会这么胆小。

要是京中那帮子弟,早就像看到腥似的,黏上来了。

所以,这个人的品行,是真的还不错。叔父婶母看人的眼光,还是可以的。应该是婶母想到的吧,早早的把人养在周围,仔细的查看,比京中相看的方式,更靠得住。

“不用这么惊吓,”赵阳出声道,“名头只是听着吓人,实际有用的,也就是我有个当了县爷多年的侯爷叔父而已。”

“明白,斯人已逝,不易惊扰。”

“嗯。”

“如果单是县爷的侄女,想着努力上进些,对您好些,还是勉强配得上您的。”

“可如果是侯爷的侄女,小生的家族对您来说,不是很好的选择。”

“您在宫里长大,所有所用俱是最好的,我们于家如果代代都有出息,三代之后才勉强能够求娶县主的。”

听着这番话语,赵阳望了望南墙下的瓜秧,这段藤蔓与砖墙,枯荣,黄绿,开花,结果,落子,生根,年复一年。很有意思呢。所以说,这普通的瓜藤,比花园娇贵的花卉,有着更顽强的生命力。

只有活着,才能论好坏。低处的生命更明白坚韧的道理。

在这样沉默的境况下,赵阳惊觉自己竟然没有紧绷,更没有想着找些话头聊的尴尬。

人这一辈子能遇到一个相处时,会心安会放松的人,是需要珍惜的吧。

赵阳想着都讲到这里了,可以再多讲些。试图挽救一下对方不想娶的心。

于是于方听到了更劲爆的东西。

于方表示不想进京了,无法直视京中的权贵子弟。心思能被人家小姑娘看得透透的,还是回家重练吧,这样的子孙怎么能放出来。就应该拿着老烟杆使劲敲。也许上进的孩子和不肖子孙之间就差个老烟杆呢。

做人要么真诚,要么智慧,这么急急燥燥的抛出目标,不是处事之道。

“您觉得他们求娶的心不真诚,所以回来啦?”

“及笄之后,我向陛下请求回来祭奠父亲。陛下允我出宫回乡。”

“回去可以再看看京中子弟,您没见过的子弟中,应该有家族用心培养的、比在下更好的人,可以仔细挑选的。既然陛下顾念旧情,也可以请求陛下挑选赐婚的。”

赵阳看着于方,极轻的应了一声。

越升越高的太阳,终于照进室内,驱散了凉意,映着厅堂愈加明亮。

秋日的阳光啊,看着清冷,其实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