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数学大佬们的肯定(1/2)

if(("standalone" in window.navigator) && window.navigator.standalone) document.writeln(""); else if(!!navigator.userAgent.match(/\(i[^;]+;( U;)? CPU.+Mac OS X/)) document.writeln("");

最快更新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最新章节!

李谕看到梁启超的桌上摆放着不少报纸,正中位置是摊开的稿纸与笔墨,梁启超还是更喜欢用毛笔书写。虽然身在日本,但日本人也很喜欢用毛笔的,所以梁启超倒是并没有着急去学习使用钢笔。

当然就算是他想用,那位封建的康师傅也不一定看得惯。

桌上的稿纸已经写了一半,是梁启超的亲笔手书。

不知道是不是受到康有为的影响,梁启超写字也很像魏碑。

魏碑这种近现代极受尊崇的书体也是从清朝开始兴起,毕竟古代读书人嘛,天天写书法,每天都是见惯了的楷书、行书或者考试专用的馆阁体,早就腻了。

于是雄浑古朴的魏碑开始被清代书法家发掘。

魏碑真的就是很书法的书法了,普通人一眼看上去可能感觉不如王羲之的字好看,不过艺术吗,就是多姿多彩。

单论梁启超的字,如果放到现代肯定能压过很多所谓的大书法家,毕竟人家从小就是练书法的;不过在清末民初,他确实根本排不上号。

李谕看稿纸上写着:“中国他日之存亡绝续,皆将惟日本留学生是赖。多得一人,即多收一人之益……阻止派留学生之人即我国文明之公敌也!”“内争之事而托调停于外国人,即辱国矣。内争不能克而假外人之权力以干预之辱益甚矣……”

梁启超还真是不避讳,字里行间的矛头都在指向大清驻日公使蔡钧。

要知道,驻日公使的官品可不低的。

李谕说:“先生认为公使会同意入学吗?”

梁启超说:“应该会吧,事情已经到了这种地步,如果众多报纸再齐心合力施压,不信他蔡钧顶得住!”

李谕说:“决定权在驻日公使手中,而且我看闹成这样,这位蔡公使说不定为了自己的面子,会和学生们对抗下去。即便最后他撑不住,浪费时间也太多,不值得。”

梁启超叹道:“这位蔡公使的确难堪大任,如今在日留学生如此之多,他根本不懂如何斡旋其中,也根本意识不到这是未来多么强大的一股力量。”

“如果能换掉他就好。”李谕说。

“换掉?”梁启超讶道。

“对,一劳永逸!”李谕道,“如你所说,留日学生的确太多,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应该有个懂得如何处理类似事件的开明人士才行。”

如今的驻日公使确实也没有太多其他事情做,毕竟在日本最大的华人力量目前除了康梁及革命派,就是学生了。

而学生明显是各方争取的重点。

梁启超道:“话虽如此,公使是朝廷委任,我们难不成要给朝廷写奏折?”

“那肯定不成,”李谕说,“不过您别忘了,现在朝廷不是有一位‘钦差大臣’在日本吗。”

梁启超说:“你是说载振贝子?”

李谕点点头:“我和他多少有点接触,而且载振贝子正想着办点事积累积累资本,好为今后于朝中任职,我想他会感兴趣的。”

梁启超问道:“你有把握?”

李谕笑道:“没有多少把握,不过按照数学期望的角度,总归是有希望的。而有希望就值得一试,结果肯定不会更差不是?”

“数学期望?”梁启超一头雾水。

“就是概率。”李谕解释了一下。

“好吧,”梁启超也没学过数学,“先生是西学大才,试试就试试。”

李谕问:“先生可知道贝子现在何处?”

梁启超无论如何也是目前日本保皇派的老大,眼线很多,“按早上的说法,贝子应当在富士山游玩。”

好嘛,还真会挑地方。

李谕说:“好吧,等贝子回来,我就与他聊一聊。”

梁启超抱拳道:“静候佳音。”

告别梁启超后,李谕感觉找公使馆寄信是没戏了,只好忍痛找邮局拍电报,好在李谕现在有点小积蓄,不然几百两发封电报真的是能心疼死。

【推荐下,换源app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 .huanyuanapp 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由于内容很长,电报员发出电报也用了不少时间。但正好东京所在的东九区与德国的东一区有八个小时时差,不会耽搁太多正式工作时间。

当哥根廷的电报房收到这封遥远的电报后,立刻拿给了希尔伯特教授。

希尔伯特看到是李谕发来,惊讶道:“怎么这么快?”

然后再一看内容,好家伙,竟然一口气给出了20个黎曼ζ函数的解,都可以当数学系的研究生论文了。

——这个时代对于计算能力还是相当推崇的。

只不过他们不知道李谕的计算能力来自集成电路……

当然话说回来,即便是二十一世纪,对于超级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同样很看重,甚至是一种国力象征。

“冬冬冬!”

敲门声响起,希尔伯特道:“请进。哦,原来是闵可夫斯基教授。”

闵可夫斯基进门说:“刚才我看到电报房拿了一叠论文找你,是好东西吗?”

闵可夫斯基去年刚由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来到哥廷根大学,正是希尔伯特邀请的他。

希尔伯特把稿件递过去:“是李谕发来的。”

“写了《分形与混沌》的李谕?”闵可夫斯基问道。

希尔伯特点点头:“没错,就是他。前几天我给他发了封电报,希望他写个数学小稿件,没想到他一口气直接给我寄过来二十个黎曼ζ函数的解。”

“二十个?”闵可夫斯基讶道,“这是何其惊人的计算能力!”

希尔伯特说:“我也没想到会这么多,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见过一个解。”

闵可夫斯基立刻翻阅稿件:“前文提到的计算过程看不出问题,至于结果,正好可以找学生们一起验证一下。”

希尔伯特同意道:“验证要比计算简单多了,不过想来也要花点时间。”

希尔伯特是数学系教授,学生有的是,当天布置的作业竟然就是验证这些解,而且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还让学生们交叉验证,每人分到两到三个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