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八章 令状(2/2)

她扶着墙角,慌忙背对着扈力钦,凝神静心默念着梵音宫「梵览魔无上心经」,她全身焕发出金色柔光,不断顺着她周身缠绕循环,这是她以心法令自己静心一处来压制体内作祟的情蛊。

“我知道舒宫主你是来劝我不要与葛胤开战,但是我有我的苦衷,六空派之所以能够让北苍派得以灭派,仰赖于耶律俨、辽帝鼎力相助,我扈力钦欠他们一份情,我不得不报。”扈力钦道出心中难言的苦衷:“今日我来此处,是想看看你是否安康....”他徐徐转身,却发现舒晴的异样,怔然一惊道:“你怎么了?”

舒晴是何等孤傲的女子,她怎会让自己最憔悴最无助的一面袒露在自己心爱男子面前,她带着一丝倔强的口吻阻止道:“别过来,我没事......”

扈力钦何尝不是倨傲之人,他感同身受,心怀爱怜之意,立刻滞住步子,与之保持距离,言语中尽透关切之色,安慰道:“世间无不解之毒,无不克之蛊,我师出普什宗,师傅师伯他们定有办法为你解情蛊,你愿意与我再次前往普什宗吗?”

经过舒晴一番调息压制后,她缓缓恢复了原来的状态,可她并没有直接回答扈力钦,而是反问道:“你与葛胤、狄印的手足之情不是一朝一夕可断绝,若是误会也有苦衷,总要有人选择退让,你若觉得对他们心中有亏,可否想过退让与补偿呢?”

此间话语给扈力钦一种醍醐灌顶之感,令他不禁自省,他仰起头,眼神飘浮不定,似被迷离感笼罩,沉吟片刻,坦然道:“狄印与我有派别之仇,他杀我叔父,我杀他师兄,虽都是错手,但以一抵一,不拖不欠。至于葛胤,他与唐苋爱恨纠葛,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造成,害他如今与唐苋爱而不得,但他对我至始至终是真心相待,若是他养父之仇也怪不得他头上,我对他确实心有所亏,他恨我入骨,我该如何是好.....我也很苦恼.....”

他的踌躇与愧疚跃然脸上,令人心疼,舒晴恻然道:“若是要补偿与化解并非无法,葛胤至仁至善,心怀百姓社稷,你若站在他的角度思索,或许这样的退让,可以让你们的关系缓和不少,事在人为,人定胜天,若你真的做好决定了,明日这个时候,我会在雄州西城门等你,告诉你,我的答案。”

这一夜,两人的对话让扈力钦心绪不宁,难以入眠,他

披着斗篷独自走出营帐,立于寒风之中,踌躇不定。

“力钦,认识你这么多年,从来都没有发现你的弱点,今日你只是去与那冷傲佳人见了一面,就足以让你失魂落寞,看来你的致命弱点是一个情字。”耶律俨坐在火堆旁,一边饮酒,一边啃着羊腿,浑然全无了平日里威风冷峻、杀伐决断的一军之帅的风范。

扈力钦毫无顾忌地坐于他身侧,躲过耶律俨手中的羊腿与酒壶,大口饮酒大口吃肉,以发泄心中的愤懑情绪。

耶律俨对扈力钦的举动早已习以为常,他恻然道:“你我都是一样的人,我与她少年相识,她就是一朵带刺的玫瑰,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我永远也走不进她心中,整整二十年了,直到葛胤这个少年的出现,她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只为了这个少年,她萧音音是希望替代萧虹仙的位置,成为他的助力,可是这个傻姑娘永远都不知爱不能勉强,她和我一样都是爱错人了。”

扈力钦痛饮一口,沉默不语,只听耶律俨拍着自己的肩头,袒露心扉道:“力钦,你我一直惺惺相惜,我懂你所求,你知我所欲。之所以我们要派兵助你灭北苍,不是只要你为大辽效忠,虽然此事让你很为难,你与葛胤如今不得不一战。这也只是一个承诺而已,我们助你灭北苍,你助我大辽灭大宋,前者容易,后者难呀,那只是我与陛下毕生宏愿罢了。可是你践行诺言,兢兢业业,为兄感激不已。未来胜败真乃兵家常事,你无须平添负担。”

一言不发的扈力钦心绪不宁,仿佛一只沉睡的狮子在积蓄着爆发的力量。

翌日清晨,四十六万辽军依然在城下叫嚣,但得到的是宋军奋力一战的回应。

号角吹响,战鼓震天,葛胤一身戎装英武不凡挺立城楼,大喝道:“靖南王,这番拖延下去,也是浪费时间,不如你我之间再作较量,若是谁输,谁便引咎辞职如何?”

扈力钦骑在战马之上,高举一卷卷轴,将卷轴徐徐一抖,舒展开来,正色道:“引咎辞职又有何惧,既然比试,确实不该以多欺少,有违江湖道义,但是我扈力钦作为辽军副帅,此等言论只属我一人观点。昨夜本王对耶律丞相立下阵前军令状,军令状所言:令我扈力钦在今日与你葛胤全力以赴斗阵,若致我军惨败,扈力钦辞去副帅、王爵,自尽于阵前,绝不后悔,特以卷轴为证。”

此番视死如归的悲壮之语引得四十六万辽军军心大振,纷纷举械高喝道:“靖南王威武,我军必胜。”

葛胤闻言不禁心头一震,看来这一场战扈力钦已经做好了赌命的准备,让自己甚是意外,葛胤一改优柔寡断的柔善性子,面露果决与坚毅之色,决然道:“好,扈力钦,我葛胤决不手软,全军上下近三十万人的性命在我手中,我要对得起天地民心,只要有我在,你们这些契丹人休想踏进我大宋领土半步。”

吼声震天,气势磅礴,这样的振臂一呼让整个雄州城的军民都瞬间热血沸腾,顽强的抗敌斗志迅速燃烧起来,他们齐声共喝道:“驱逐契丹虎狼之师,誓保大宋领土不可失。”

“九宫八卦阵,二十万大辽骑兵列阵,萧兀纳、拨里帖、游溪兵分三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