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相知 2(2/2)
只是她不想跟我去北平,……。”
此时此刻,听志高明确的表示要去北平,大家多少有点意外。但是转念一想,这又并不是件什么很意外的事情。志清便关切地盯视着他,问道:“什么时候走啊?”
“争取还在家里住上两天吧。我不能住太久,我们新中国的开国大典定在公历的十月一日。日子差不了两个月了,那边在望着我快点过去。路上还要用去一些时间。”志高渴望的眼神中,流露出淡淡的一丝无奈。
“哦,既然是这样,那我们今天早点睡去。只有两天的时间了,你还要抄下爹留下的那么多的诗词来。那是个难题,这几天我就在书房陪着你。你要问什么也方便。”
亭子里的人正在兴头上,突然见志清催着去睡,虽然觉得扫兴,但因他说得在理,大家便依依不舍地开始离开兰亭,向各自要去的方向散开去。
从兰亭散开还没走出台阶,志清又向他们补充道:“明天没事的人,都到老屋那边去。志高要抄下爹留下的诗词,没时间到这里来陪大家说话。你们都坐到那里陪他,有什么要说的可以随时与他交谈,也可以帮着介绍爹的诗词,说出其中的一些来龙去脉。”
“三哥,你今天抄不抄爹的诗词啊?你要抄的话,我陪你睡到书房去。”志承说罢,还殷切的紧盯着志高的眼睛,期望与这位失散多年的兄长相守一夜。
“好啊,你来吧,我现在很兴奋,正好借此时间抄几首。只是又要害你担误睡眠了。”志高说到这里,又转向其他人招呼道:“睡到那边去的,我们一同走吧。大哥,月底下看不清路,我来扶你。”随着志高的招呼声,除了志如和志明一家人留在兰亭,其他人都陆续跟了过来。
到了老屋,志承没有和英瑞一起回自己的房间,而是随志高来到了方平生前的书房,坐在一边看志高抄写诗词。志高抄了几首诗以后,捧着一个画卷念叨道:“‘春来万千色,秋去花踪绝。不与百花争,独傲寒冬雪。’爹送给母亲生日的这首《咏梅》,它的韵律和柳宗元的《独钓寒江雪》的韵律如出一辙,用词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不同的是,一个是写实,一个是抒情。”
志承毫无自信地注视着志高,回答道:“爹的这份天才,我是赶不上了,就看三哥你能不能发扬下去。”
“爹的才气是天生的没错,不过你可以后天学啊,你有的是时间和精力。不像他一样,老是忙在生意里。”
“学出来的总是不如天生的意境开阔,就像周家大伯和二伯。他们每一个作品都好,但是又都不是那么地出类拔萃。”
“诗词嘛,只要能表达出自己的心情就行,你又何必一开始就放那么大一个目标挡在面前?那样反而会挡住你的去路的。”
……
鸡叫四更了,志承趴在志高写字的桌子上,说话声慢慢地小了下去。到最后,他不再回答志高的问话了,却传出了甘甜的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