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春时初入郢都(1/2)

if(("standalone" in window.navigator) && window.navigator.standalone) document.writeln(""); else if(!!navigator.userAgent.match(/\(i[^;]+;( U;)? CPU.+Mac OS X/)) document.writeln("");

最快更新忆兮流年最新章节!

春日时分,莺飞草长。巍峨的郢都城外车如流水马如龙,行人如织。几位士官在混乱中勉强维持着秩序,不耐烦的大喊着“出示证件,排队进城”。

这些竞相入城者自然大多是为了科考。

说起这楚国科考,正是十五年前当朝太后下令推行,分为文试和武试两科,以三年为一期,第一年和第二年分别由郡县命题选拔,各郡县取与人口相应的合格者,于第三年进京进行殿试。

参加殿试的文试者为一千人,武试者五千人。人数不同一来是由于楚国历来有重武轻文之风,二来适合的文职比武职相较要少很多。

在这些人中,最后文试者取前一百名直接入职;武试者取前五百名。而不管文武,前十名均称为进士,在议政的大殿行三跪九叩大礼后由皇帝亲自唱名任职。其中前三甲又分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科考新政为人津津乐道的除了寒门入仕,自然还有背后的深意——前几名优秀的参试者有机会和皇家结亲。

随着新政的推行,这几乎已经成了不成文的铁律,这些年来不乏各种“驸马爷衣锦还乡”的佳话在民间流传。因此每年的科考就成了楚国人除了吃饭之外的第一等大事,除了自己参考,各地百姓们还争相比较起来,生怕自己生长的地方出的进士比邻居少,如果当地出了进士乃至前三甲,自然是举村乃至举县大事,必要吵得沸沸扬扬。

而此时正值科考以来第五次殿试。

“喂,看什么看,证件拿出来!”一名士官拦下了面前一辆褐篷马车,喝道。

“就来就来,官爷稍等。”答话的是个年过半百,衣着质朴,但却整洁干净的男子,看样子不像寻常车夫,应该是个管家。他憨厚的点头笑着,似乎对士官言语神情中的轻蔑毫不在意,一面从怀中掏出一个巴掌大小,印盖红色官章的木牌,上面整齐的记载着人员物件等相关信息,递给士官。

“嗯?汉阳来的啊,”士官一面看着木牌,一面打量这位管家,面色狐疑中带着些惊讶,问道:“这后面的三驾马车也都是你们的?”

“是,是。”车夫仍然满脸堆笑:“后面车里都是些随身衣物、书籍,都登记在册,官爷但查无妨。”

“看样子你家少爷是个好学之人啊。”士官语气缓和不少,眯缝眼中也没有了先前的冷冽,示意几个下属去核查,又问道:“韩泉是哪一位?”

“正是在下。”淡青色的窗帘缓缓拉起,一个身着月白衣衫,二十多岁的少年探出头来。

声音柔和,似水潺动。看着这个模样俊朗的少年此刻正对自己微笑示意,士官竟然莫名生起一股如沐春风的感觉。

“咳,咳。”士官下意识将头摆向一旁,不再看他,继续审查起木牌来。这时,一只手轻拽了一下他的胳膊。一转头,原来是车夫不知何时已经下车来到他的身旁,不等他说话,车夫略带神秘的从怀间掏出一个亚麻质地的锦囊,硬塞到了他手中。

士官皱起眉头,垫了垫锦囊,立马意识到里面装的是银子,而且就这重量应该还不少。赶紧环顾四下,将其收入囊中,小声说道:“这是何意啊?你可知道贿赂官差该当何罪?可别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

车夫嘿嘿一笑道:“不敢,不敢!大人您可别多心,我家老爷交代了,出门在外礼多人不怪。一点心意,不成敬意,呵呵。”

“嗯,还是大户人家礼数周全。”士官干咳两声,瞧了车夫一眼,又看了看韩泉,接着大声对后面检查马车的手下们喊道:“都检查差不多了吧?有没有异常?”

“没有异常,只是最后有一整车书,按理应该拆箱核对。”手下们一边准备动手,一边回应。

士官听罢立即变了脸色,极不耐烦的摆摆手,怒道:“都是正紧人家的读书人,还有什么好查的?!放行!”

“是!”

喧闹声中,车夫和士官再次打过招呼,重新上车,一声清喝,驾车随着人流缓缓前行。车中的韩泉并未着急放下帘幕,而是深深看了一眼这座巍然屹立的城门,最后目光停留在城墙上的两个古拙大字。

“郢都。”

韩泉喃喃自语。

“是呀少爷,”车夫也抬头望向城楼,幽幽轻叹一声:... -->>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if(("standalone" in window.navigator) && window.navigator.standalone) document.writeln(""); else if(!!navigator.userAgent.match(/\(i[^;]+;( U;)? CPU.+Mac OS X/)) document.writeln("");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