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六章 武统和文统(2/2)

对**未来的意义又是如何呢?

革命党的诉求是什么?要争夺的是什么?

北洋维护的权益又是什么?

双方争夺的核心意义又在哪儿?

为什么滇军和桂军讨伐北洋的时候,眼睛里盯着的却是一块又一块的土地呢?

军ZF的大元帅、元首、护法运动的掀起者孙先生又去哪儿了呢?

这一连串的问题又让谁来解答呢?

……

没人来解答这些问题,或许唐继尧和陆荣廷知道为何好端端的护法运动为何会成为今天这种结果的原因,可他们却避而不谈,因此,护法运动的存在合法性便消失了。

没有了理论作为支撑基础,护法战争也成为了一场彻头彻尾的军阀互殴的争夺利益之战……

闹了一年多,却不知为何而战,岂不是荒唐,老百姓们开始反感起这场不明不白的战争,尤其是身在战区,深受其害的老百姓们,更是对这场战争憎恨不已!

“武统”战略一年多没有结果,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开始站在了冯国璋的这一边,热切的期盼要通过和平的方式来解决分裂混战的问题。

“武统”和“文统”各有利弊,“武统”见效快,通过战争的方式强行的摧毁消灭分裂军阀们,一劳永逸,时间短。

但是弊处在于战争的途径对于社会各界的破坏方式太大,属于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而且,致命的是,若是长时间的解决不了问题的话,容易将国家拖入战争的漩涡难以自拔。

战争初期的发展都在段祺瑞的设想之中,没有偏差,可后来屡次的昏招,导致将帅失和,曹锟负气出走天津,这一事件是一系列转折的起点,也就是从曹锟离开之后,致使段祺瑞的“武统”好局彻底落空。

国家以一种不可控制的方式朝着长期战争泥潭里陷落,而国家权力也在反战老百姓们的推动之下,一步步落入冯国璋的掌心中……

冯国璋所推崇的“文统”的战略,优点在于,解决军阀问题尽量的通过谈判、和平、拉拢的方式来化解矛盾冲突,在对话中找到双方的共通点,兵不血刃的达成共识,对社会的稳定影响比较小。

缺点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防不胜防,你进一步,我进一步,我退一步,你却未必往后退,谈判的方式短期内不可能看到成效,极有可能会被利用成一种缓兵之计,等到回过头来,拿了你的钱,占了你的地盘之后,翻过手来拿着枪对准你的脑袋。

毕竟人的思想是这个世界上最难读懂,也是最难看透的东西,人的贪欲和野心永远无法满足。不管是大军阀还是小军阀,都有一个共同的称呼——野心家,和一个野心家打交道就够累的了,同时和全国大大小小成百上千个野心家打交道,简直是无法想象。

这也是段祺瑞反对“文统”最主要的的原因所在。他是个军阀,所以他清楚军阀的劣根性,知道军阀们都靠不住。与其是跟他们谈判,还不如彻底的消灭了他们过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