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巍巍中第553章 册封朝鲜(2/2)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show-app2.apple{display: none;} .show-app2.apple .show-app2-content{width: 100%;} .show-app2.apple img.fenxiang{margin: 0 3px;border-radius: 0;width: 14px;height: 18px;vertical-align: top;}

if(("standalone" in window.navigator) && window.navigator.standalone){ document.writeln(""); } else if(!!navigator.userAgent.match(/\(i[^;]+;( U;)? CPU.+Mac OS X/)){ document.writeln(""); }

请点击,然后点击“”

最快更新明末强国梦最新章节!

基数大,粮食需求量当然就很大,需要多渠道的粮源。朱万化知道,中国大陆上的自然灾害还会持续几十年,至少还有三、四十年,粮食就是中国的命脉,相当于现代的石油能源。

现代的人们有一个误解,以为北朝鲜农业落后,都是山区,不适于农耕,因而是缺粮的大户。实际上朝鲜不论南北方,它的气候、土地都是极好的,除非战乱等人为因素,朝鲜几乎从来不缺粮。现代的北朝鲜持续多年,没完没了的粮荒是穷兵黩武的结果,也就是他们自称的“先军”政治,所有的青年男子都是兵,都吃军粮,多富有的国家也受不了。

一个国家军队的数量与人口数量之比,比较合理的是一比一百,超过了,财政负担就要大。朝鲜人口才两千多万,合理的军人数量就是二十多万,可是他们却养了一百多万的兵,快赶上中国的军队数量了。这样的国家不缺粮那就是怪事了。

历史上直到康乾盛世,这次的小冰河期才算结束,从无穷尽的灾荒中复苏过来,才是康乾盛世的基本动力。

历史上的康雍乾盛世起于平三藩之乱,即康熙二十年(1681年),终止于中原的白莲教之乱,即嘉庆元年(1796年),共115年。

今年是公元1640年,到康乾盛世还有40年,就是说,大小灾荒不断的年景至少还有40年。

朱万化的获取海外粮食的战略,就是中华帝国的生命线。

朱万文提出:为了便于双方的官方联系,帝国需要在朝鲜王都开设大使馆,帝国的礼部将派出员外郎级别的官员作为常驻大使,住在汉城,用以解决官府间的事务,使馆中需要一支约五十人的微型武装保护使馆的安全。原来的商馆毕竟不是官方机构。为此需要在汉城购买土地,建造馆舍。如果朝鲜王国需要,也可以在开封开设朝鲜的使馆。

这一项建议当然是朱万化的主意,在古代,受到通信手段的制约,一般都没有这种常设的大使机构。相信常驻大使的方便性会使得这一制度迅速的推广开来,但是这需要电报这种便捷的通讯工具,否则使馆就形同虚设了。

朝鲜方面当然愿意加强与中国的联系,他们也同样希望在开封设立使馆,为此他们提出租用中华帝国的通讯手段,来建立朝鲜使馆到汉城的联系。

最后,吴达济又提出一项要求,是朱万文始料不及的,这就是:朝鲜王国要求中华帝国在济州岛开设海军基地。吴达济说,其目的是为了保持平衡,因为帝国的海军在清国的福冈设有海军基地。

朱万文说道:“我中华帝国在朝鲜的元山同样有海军基地呀!”

吴达济说道:“元山的基地是帝国的北洋舰队母港——海参崴港的冬季替代港口,仅仅是临时的停泊之地,多一半的时间里那里并没有军舰,因此,算不得海军基地。”

朱万文旁边的使团成员,把朱万文拉到一边,悄悄的说道:“王爷,朝鲜的意思可能是希望我们的海军保护他们。王爷忘了吗?前两年朝鲜与清国的渔业纠纷都动了刀枪,就差没有出动军队了,朝鲜是在为自己找个*!他们与清国也算是世仇了,清国迁移海外之前,他们之间就是战争不断啊!”

这件事情不难决定,但是朱万文不能擅自做主,他需要请示国内,因此,他约定三日之内答复。

信息到了开封,相关部门的决策意见是一致的——可以考虑,此事却引起了朱万化的思量。

两年前,朱万化就曾经担心,满族人,还有蒙古人,他们到了日本四岛,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不是日本人的日本人,这或许就是大师们所说的“存在决定意识”了。满族人在辽东的时候就与朝鲜人有冲突,到了日本四岛上,还难免冲突。假定这是历史的必然,那么中国应该持何种态度?如何对待清国?如何对待他们两国之间的冲突?中国站在那一边?

从民族上说,满族人、蒙古人,清国还有不少的汉人,他们原本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比朝鲜可是亲近多了。从文化上说就更亲近了,日语在清国基本消亡了,由于多民族的原因,汉语的语言文字基本上统一了清国,虽然清国规定了满语为国语,可是依然挡不住消亡的趋势,除了牌匾匾额上的几个满文文字那里还能见到满文?又有几个人认识满文?

假如有一天,朝鲜人打败了清国人,占领了清国的土地,中国出兵帮助清国是没有心理负担的,有点像帮自家人。

又假如,清国人打败了朝鲜人,登上了朝鲜半岛,中国能出兵帮助朝鲜吗?按照民族亲情这是有问题的,即便是帮朝鲜,也不会很痛快,行动也会打折扣。

如果再推论一下,清国人提出“打回老家去!”的口号,越过朝鲜向辽宁进军呢?

这不就是现代的日本人的进军路线吗?这与“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的口号有实质的区别吗?

想到这里,朱万化直冒冷汗,想当初借后金之手灭了日本究竟对还是不对?会不会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啊?是不是留下一个天大的后遗症啊?

朱万化自己不能活千年、万年,也不能对人们宣扬在现代日本人的罪行,唯一能做的就是补救,能补到什么程度朱万化自己也没有把握。

补救的办法首先是军事的,就是控制清国的周边。在北边的库页岛南端建立一个军事基地,加强海参崴一线的军事力量,加强北洋舰队。清国一旦有异动,可以从它的背后打击它。在南边控制或者干脆收回琉球,同样建立强大的军事基地。最后就是严厉的限制朝鲜、清国的冲突,不让他们的矛盾过分激化。

更重要的还是文化方面,一是加强儒家文化的渗透,使得清国人减少扩张侵略性,二是限制科学技术的外流,保持中华的科技强势,让清国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从而降低他们的武力,使得他们没有侵略的能力。

接下来使团就要到清国了,清国现在是个什么样?且听下回分解。

---第553章完---

纪念“九一八”83周年,抗日的英烈们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