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巍巍中第548章 特区(二)(1/2)

.show-app2.apple{display: none;} .show-app2.apple .show-app2-content{width: 100%;} .show-app2.apple img.fenxiang{margin: 0 3px;border-radius: 0;width: 14px;height: 18px;vertical-align: top;}

if(("standalone" in window.navigator) && window.navigator.standalone){ document.writeln(""); } else if(!!navigator.userAgent.match(/\(i[^;]+;( U;)? CPU.+Mac OS X/)){ document.writeln(""); }

请点击,然后点击“”

最快更新明末强国梦最新章节!

纪元2191年,崇祯十三年正月二十八日,中华的使者孙和京到南京劝降。

孙和京是内阁的礼部尚书,外交是礼部的职责,所以他就被推举为出使南京的使者了。

对于开封方面派出使者劝降,朝廷一方是可以猜测到的,但是劝降的内容他们绝对猜测不到。

崇祯是在一处偏殿接见开封使者的,在场的官员不多,都是朝廷重臣。崇祯也不愿意参加的人太多,这不是什么光彩的好事情,此外,有一些御史言官,他们说话不计后果,只为博得个人名誉,他们的言行容易搅乱正事。

开封的使者三人,正使是孙和京。这三人上殿对崇祯行了叩拜礼,口称“万岁”,也是给足了崇祯的面子。但是有的大臣尚不知足,也有点不知轻重。户部尚书李待问就斥责道:“朝见天子应该行三跪九叩之礼,尔等如此行事有藐视圣上之罪,难道要羞辱朝廷吗?”

李尚书有斥责之言,可没敢说‘赶出去’一类的话。他只是想抖一抖朝廷的威风,给使者一个下马威,并不想把事情搅黄了。

孙和京说道:“我乃中华帝国天朝使臣。方才的叩拜之礼是因为我等也曾经是大明的子民,叩拜昔日之主。正所谓‘天无二日,民无二主’,我等奉中国天子之名出使,依李尚书之言,如何行礼为当呢?”

杨嗣昌赶紧出来打圆场,他说道:“陛下,各位同僚,还是办正事为要,礼仪之事容以后再议。请问孙使臣此来何事?可有书信?”

孙和京拿出书信,这是内阁会议定稿,加盖了中国皇帝玉玺的国书。国书中条款分明,但是有一些还是要解释的,这就是使节的作用了。

要求中最重要的就是崇祯退位,这是很显然的,一个国家怎么能两个皇帝共存?

国书由司礼监掌印太监曹化淳亲手递给崇祯皇帝,朝堂上一片宁静,崇祯看着开封的国书,脸色铁青,很难看。如果不是在朝堂之上,他极有可能把这份国书摔倒地上。

众臣子能猜到这就是劝降的书信,条件不过是投降后的安排。按照历史的惯例,亡国之君不过给个王爷的名义,实际上能不能安全的活着还很难说。现在崇祯属下之地还有数省,并且大多是富庶的鱼米之乡,手上还有几十万的军队,并不是光杆司令,所以这次的谈判不过是走个过场而已,成功的希望渺茫。

当然接下来就是打,先礼后兵嘛!劝降不成就要打,打出个结果来再谈,历史上这种事屡见不鲜。

如果说有一线希望的话,那就是粮荒,现在到了春季,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眼见得各处都出现了旱情,很多地方都无法播种,一直寄予希望的夏收可就难说了。

以往的灾荒受灾的都是农民,农村的饥民流动,涌向城市。这一次的粮荒是城里人断了粮,城里的饥民向乡下流动,以求获得一口吃食。因为农民们手中毕竟还有少许的粮食。

在粮荒的逼迫之下,官府的粮仓不得不打开了,在大小的城镇舍粥,前来喝粥的都是城市的居民,其中不乏衣冠楚楚的士绅,这可是难得一见的奇异景色。

如果议和成功,严重的粮荒可以立即得到解决,开封方面的粮食可是大大的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他们还是不甚明白,开封的粮食是从那里来的?总不会是天上掉馅饼吧?

在众人胡思乱想的时候,皇帝终于看完了国书,皇帝示意曹化淳交给众人传阅。从杨嗣昌开始,三五成群的臣子们开始观看,国书很长,一共五页纸,于是就一页一页的传阅。

终于大臣们都看完了,他们也看呆了,还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投降条件!出乎所有人的意外!

这个特别的条件就是——特区!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名词。

简单一句话,皇帝只要退位,还可以当国王,依然掌控现有的省份,并且安全更有保证了,因为与花皮停战了。可是还有一条:十年不变!但是不能永远不变,特区只有十年的寿命!

臣子们感到新鲜,都想问一问,可是有碍于礼仪,都不敢开口。

在这种情况下,孙和京开口说话了,他说道:“皇帝陛下,可容我解释一下么?”

皇帝还是铁青着脸,没有说话,杨嗣昌说话了,他说:“孙使臣有话请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