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杨威天第483章 京城有迫击炮?(2/2)

自来谈判吧?”

绥查的使者走了,他们心情沉重,并不舒服。结果如何,让我们耐心的等待吧。

......

崇祯十一年的四月二十八日晚间,北京城的外城一间商铺的后院。

房间里点着灯,周围坐着十个人,他们明面上是这里几间商铺的伙计,实际上是国防军的特种兵坐探,隶属于第三师(驻地山东)。

一个头头样子的年轻人说道:“各个小组都说一下今天探查的情况。重点还是城墙上的那个神秘物。”

这个神秘物品是两日前,一个探子偶然间发现的,在德胜门的东侧的城墙上他看到了红布遮盖的比较大的物品,无法判断是何物,有红布遮盖就引起了特务们的注意。今天就是分几个组全面的探查东、北、西三面的城墙,看看还有没有类似的东西。南面的城墙是不需要侦查的,因为,南城墙外就是北京城的外城,有什么好装备,是不需要放在南面的。

“詹老大,我们今天对北城墙全面巡视了一遍,还是只有德胜门的东侧的那个物品,蒙着红色的布,大约四五尺高,其他的地方没发现什么。因为城墙太高,近处什么也看不到,只能走远离城墙的道路,因此难免有遗漏。”

“用望远镜看了吗?”这是哪位被称为“詹老大”的在问话,他是特务排长。

“我们用马车掩护,在车上用望远镜观察过了,不会错的。”

“詹老大,我们组查看到东城墙上的南端时,只隐约的看到有红布遮挡的物品,只能看到一角,不敢确认,其他地点没有发现。”

“詹老大,我们侦查的西面城墙有所发现,在复兴门南侧的一丈之地看到有红布遮挡的物品,情况极类似德胜门的那一个,其他地点没有发现,不过我们也是不能保证没有疏漏。北京的城墙太高了,在下面看不清。”

“在复兴门吗?”说着詹排长拿起地图观看。

“是,詹老大,在复兴门南侧一丈之地。”

“周围有站岗守卫的兵丁吗?”

“有,至少两人以上。”

这说明城墙上发现的奇怪装备至少有三处,新发现的复兴门这一处让詹排长有了兴趣。其原因是刚好在城外接近复兴门的位置有一座寺庙,寺庙内有一座高塔。这个地理特点特种兵们是掌握的。

这座寺庙就是天宁寺,位置在北京城的广安门和复兴门之间的城外。始建于北魏,原名天王寺,明代以后称为天宁寺,它在现代依然完好保留下来。

从侦查利用的角度看,寺庙里的塔有几种情况,一种是实心塔,人上不去的,那就没有用了。人能登上去的,分为有和尚常驻职守和无人值守的。塔内有和尚的,一般都是藏经卷的地方,就是图书馆。除此之外塔内是没有人的,天宁寺的塔是舍利塔,就是无人值守的塔,平时大门是锁着的。

第二天,天宁寺来了一位衣着整洁的年轻书生,操着一口浙江的口音,带着四个家仆,拿着行李,来到了天宁寺。不用说,他们就是国防军的特种兵装扮的。

长话短说,他们是来借宿的,古代的寺院就兼有这种提供食宿的功能,作为寺庙是行善之举,住宿之人也要拿出布施来(权当住宿费),寺庙中住宿条件不是很好,优点是清净,一般都是书生、文人墨客求宿。

他们成功的寄宿于寺庙之中,寄宿的地点当然都是后院,就是那个塔所在的院落。探子们又设法买通了和尚(多给布施),只推说要登高观景,需要经常登高散心游玩,要来了大门的钥匙,和尚们得了好处,也是殷勤的打扫一番。

条件具备了,每到日间,探子们轮流的逗留于塔上,用望远镜不间断的监视。装扮书生的还要经常的大声朗读诗书,吟诗作对什么的,以掩人耳目。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日后终于遇到了机会:看样子像是某一位大员前来视察,兵弁们掀开了遮蔽物,原来红布就是炮衣!火炮就露出了原型:它的外观极像国防军的迫击炮,不同的是尺寸更大,很重,看样子至少要两个人才能搬动那个炮管。几个士兵也进行了操演,只是没有实弹射击,其操炮的动作与国防军的迫击炮操作完全一致。由此判断,这个装备就是迫击炮。从外观断定,它不是国防军兵工厂生产的。

探子们怕外人生疑,得到结果,立即就撤离了寺庙。

国防军在北京是有机构的,那就是位于外城的运河码头及几间商铺,在内城距离复兴门不远处有邮政局,并且邮政局的建筑是一座三层的钟塔,但是,第一,钟塔的高度不够,第二,为了避嫌,钟塔上没有窗户,登上去也无法观察。

国防军是有气球的,但是在北京却不敢贸然使用,所以才借助天宁寺来实现侦查。

......

五月十五日,朱大典来到督军府,他带来了北京城传递过来的一份重要探报:北京城的城墙上出现了新品种的火炮!外观极像国防军的迫击炮,因为官军严格的保密,其性能还不清楚。

这个情报可靠程度如何?是不是骗局?朱家父子将如何对待呢?且听下回分解。

---第483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