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九州风第314章 九一八(2/2)

就在这时(八月底),意想不到的事情又出现了:加藤清正又来了。

加藤清正带来了幕府将军德川家光的亲笔信。信的内容更是令人吃惊:他完全同意了清国的条件,这些所谓的条件是上一次加藤清正带回去的信中所列出的。

首先,九州岛上所有的日本军队全部解除武装,宣布不抵抗,全部向清国投降,九州岛上建立自治政权。

日本方面要求:所有愿意回到本州岛的大名,清军要放行,让他们安全地离开;对于留在九州岛的日本人清军要保全他们的生命安全;但是要求清国派遣军到此为止,不要继续进攻日本的其他岛屿。

看来日本人也搞明白了,占领九州的是大明的属国清王国,而不是大明帝国。所以也改变了称谓。

总之日本人认栽了,希望能断臂自保,保住日本其余的地盘。

说实在的,比中国在“九一八事变”时表现出来的“不抵抗”可是更彻底了。

如果说这是那一个通牒的作用,其中起码有李定国一半的功劳,不管怎么说,和平地取得了九州岛全岛,这个功绩也不小,起码南半部的财产保住了。

缺点也有,就是清军在没有理由的情况下,就不能大批地屠杀日本人了,日本人的人口保留的太多,对于清国不是好事,清国的将领还要想办法制造杀人的机会,否则国防军也不会满意的。

日本人服了软,爱新觉罗氏的几位兄弟可是没客气,他们同意日本人的请求,要走的可以走,留下的只要不反抗就不会大开杀戒。至于以后是否继续扩张,那是以后的事,以后再说!

清国也有条件:第一条,“天皇”的名号不能再继续使用了,日本要作为清国的附属国存在。

做大明帝国的属国也不行了,又降了一等,做清王国的属国。

王国的属国就不能是日本王国了,只能降等为大公国,头头的封号是“大公”。就是说天皇改封号为大公。第二条,江户幕府不能凌驾于大公之上,大公国的军政大权要回归大公,废除将军府!

清国现在臣服于大明帝国,于是对于日本幕府这种不君不臣的做法非常反感,他们似乎忘记了自己的历史。

这两条真是咄咄逼人,估计日本人不会答应。

还真没想到,加藤清正真是不含糊!

他说:“上国将军,我日本国可以作为大明帝国的属国,但是不能作为清国的属国。这一点必须更正,因此,天皇的称号可以废除,改为日本王的王爷封号。如果上国能够同意,我幕府将军可以归政于日本王。”

加藤清正也明白,这是唯一可以争取的一点了。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头,日本人还真是能屈能伸!至于幕府是否归政于国王谁能说的清。

代善就是漫天要价,他等着日本人坐地还钱呢。他心里这个舒服呀!势力强,嘴就大!想怎么横就怎么横!不就是个王爷么,让他当几天又如何?

好,恩准了!王爷就王爷吧!

于是又是写了文书,双方签字用印,时间是崇祯六年九月初一。就叫做协定吧!后世的历史上不是有个“何梅协定”吗?就是何应钦、*美治郎签订的塘沽停战协定。那么这个协定就叫做“代善加藤清正协定”吧!

协定签了,加藤清正拿着协定去了九州岛的南部,传谕南部各个大名,按照协定,放下武器,解散部队,全部向清国派遣军投降!想走的赶紧组织船只回本州岛。

清国派遣军还没有开过去,九州岛南部自己就乱了套。有仓皇准备出逃的,有义愤填膺大骂卖国的,也有拿起*剖腹自杀的。这个年代还不时兴游行示威,否则,高喊口号的游行肯定不少。

终于有的武士自发的组织起“抗清救亡义勇军”,高喊着:“拿起*,向辫子头砍去!”有点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的味道。

国家投降了,几个跳梁小丑还能蹦跶几下,不过是给清军大开杀戒送上门一个借口而已。

按照协定,九月十八日,当清国派遣军举着大旗浩浩荡荡、威风凛凛的开向九州岛南部时,各个城镇乡村的日本人,举着大明的日月旗,清国的黄龙旗,有鞠躬的,有叩头的,都全体出动,夹道欢迎清国派遣军的到来。

这就是历史上的“九一八”事变!

当然了,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不断的有“义勇军”偷袭清军,然后整个村镇、城市被屠的情况也屡屡发生。但是九州岛只是巴掌大的一个地方(面积相当于山东半岛头部的大小),能有多大回旋的余地,时间不久,义勇军的余孽就被剿灭一空。抗清义勇军还真是帮了大忙,清军借此机会又是痛痛快快的屠杀了一批日本人,并且专门找人口稠密的城市下手,理由就是清剿抗清义勇军。只是没有哪一位跳出来喊冤叫屈,说什么“某某惨案”、“某某大屠杀”什么的。估计如果有人敢喊冤,清军就敢继续杀。至于一些小村落,说灭就灭了。清军这么做的缘由就是清国人数太少,不能留下太多的日本人。

“九一八”被本州岛的日本人牢牢的记在了心里,一些“九一八”的歌曲开始在本州岛唱起来。那些武士浪人们,一边唱着“九一八”一边喝着清酒,还一边流着眼泪,真是字字血泪呀!

“九一八

九一八

在那个悲惨的日子里

我离开了家乡

那里有我的爹娘

还有漫山遍野的稻米花香

......”

朱万化听着这个歌,觉得耳熟。

---第314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