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初露峥第80章 救援赵率教(二)(2/2)
鞑子见到战场上出现花皮的一只队伍,火炮犀利,知道事情不妙,阿济格虽然头一次和花皮交手,却早就在会议上知道花皮难缠,先还有点不信,以为是败兵夸张,这回是亲身体会到了花皮强悍。所以就慢慢的收拢比较散乱的队伍,悄悄后退,组成比较密集的战斗队形,时刻戒备着。此时的阿济格不知应该进攻还是撤兵,但是,他也实在想亲眼看一看花皮强劲到什么程度,花皮人数不多,也就一百多人,能有多大本事?不亲自打一下,怎么知道他的实力?这倒是试探一下的机会,如果能幸运的得到俘虏、缴获枪炮,对了解敌情找出对策极有价值。但是他还是下不了决心。
在阿济格的忐忑不安中,明军已经在调整队形,朱全柱指挥战车从右侧向后金军逼近,冷枪冷炮的不时打上一两发。赵率教的关宁军从右方向北方支队的后方移动,准备向遵化城撤退。
在步枪和迫击炮的打击下,后金军缓慢后退,但是,也没有撤离战场,看来还在寻找机会。他们实在不明白这十几个冲车(有点像冲车)里面是什么火器,这么厉害。还有高高的悬在空中的大球是做什么用的,那上面还有人,只是太远了,弓箭够不到,他们也未必敢向气球射箭,担心那是... -->>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show-app2.apple{display: none;} .show-app2.apple .show-app2-content{width: 100%;} .show-app2.apple img.fenxiang{margin: 0 3px;border-radius: 0;width: 14px;height: 18px;vertical-align: top;}
if(("standalone" in window.navigator) && window.navigator.standalone){ document.writeln(""); } else if(!!navigator.userAgent.match(/\(i[^;]+;( U;)? CPU.+Mac OS X/)){ document.writeln(""); }
请点击,然后点击“”
最快更新明末强国梦最新章节!
心那是神仙。
明军缓缓的朝遵化城退去,队形基本保持稳定,关宁军行军打仗还是极有章法的,军纪也比较严明。
看到这个情况,阿济格终于醒悟了:他们这是要进城!后金正在准备攻城,如果这支生力军进了遵化城,这遵化城还能攻吗?不能在犹豫了,于是阿济格立即组织了一千人的骑兵队伍做前锋,其余的后续跟进,准备动用全部力量拼死一搏,一定要把这些明军消灭在城外。
看到后金军突然开始调动部队,集结大队的骑兵,朱全柱知道敌军要有大规模的进攻了,他已经得到了全力打击后金军的命令。
朱全柱紧急召集各排长、班长布置任务。首先命令工兵班在防御战线前100米到150米快速拉三条铁丝网,并且在铁丝网之间埋设地雷,三排协助工兵,完成后三排和工兵都退到辎重班位置,作为预备队,并做好战斗准备。工兵、三排马上出发执行任务去了。
另外两个排,一排居左,二排居右,依托战车设置临时阵地,掷弹筒做平射榴散弹准备,距离远时打普通开花弹,距离近时打榴散弹。所有武器只要进入射程就开火,自由射击,不必等待命令。班长指挥掷弹筒,副班长指挥半自动机枪。班排长们都领命去了。火力班(两门82迫击炮)、特务班集中在阵地左侧,迫击炮设置平射榴散弹准备,这两个班和三名通信兵都由连长直接指挥。
这种演练已经进行过多次,士兵也很熟练。
迫击炮打榴散弹时需要平射,射程短,需要在地面上挖出一个斜面来安置底座。迫击炮的后坐力全在底座上,迫击炮一般炮击时炮管的角度都在六、七十度上,但是平射榴散弹的角度在30到45度左右,这就产生了水平向后的后坐力,所以需要倾斜底座,底座下需要一个斜面支撑。迫击炮不可能完全放平炮管平射,他的后坐力必须有所承载。
这时气球上的通信兵也传来消息,四营的二连、三连也已经赶来,两刻钟内可以到达。朱全柱也已经知道他们的任务,一般情况下他们不会参战。朱全柱简要叙述了战场情况,要求通信兵向营长和营地指挥部汇报。有三名通信兵手持军号,手牵马匹紧跟在朱全柱的身旁,随时准备发布连长下达的命令。
朱全柱快速地巡视整个阵地,检查战前准备,士兵们已经建起了临时的掩体,主要是配合战车,利用地形地物,沟槽、坡坎、树桩等等,加上钢盾牌。班排长都反复检查自己的工事,分配打击目标。狙击手都安排在排长身边,专门打击高价值目标。战车也都安排在敌军冲击的主要位置上。
工兵出动工兵车,在三排的配合下,拉设铁丝网,埋设地雷。铁丝网是钢丝冷压勾刺制成的,盘绕在线轮上,拖放方便。支架采用木棍三角架,全部装载在工兵车上,铺设非常方便快速,同时埋设地雷,地雷设置为压发或绊索引发,三排协助工兵之外还担负警戒。
朱全柱回到火炮班的位置时,后金军的骑兵出动了,1000人的骑兵队伍能排出100多米的宽大正面,黑压压的一片。这时双方的距离大约四、五里,因为鞑子知道对方有炮,红衣大炮打得最远,射程五里,所以阿济格安排这个距离是为了躲避炮火。但是他不知道82迫击炮的最大射程是六里,他们实际上已经在炮口之下。
朱全柱命令迫击炮使用普通开花弹炮击刚刚出动的鞑子骑兵。这时鞑子骑兵还非常密集,队形还在慢慢调整。距离虽然远,是目光直视射击,又有炮镜配合,也不需要试射,直接炮击就可以了,边射击边调整。
鞑子没想到花皮的炮能打这么远,骑兵队伍立时混乱,本来就没有调整好的队形就更乱了。82迫击炮的炮弹杀伤半径10米左右,射速每分钟25发。虽然只有两门迫击炮,一时间接二连三的炮弹,连续的在尚未散开的骑兵队伍中爆炸。人和马的肢体被抛向天空,血肉迸溅在鞑子的脸上身上。受伤的鞑子在哀号,马匹嘶鸣乱跳乱跑,巨大的爆炸声也惊了不少马。骑兵目标大,就更好的发挥了炮弹的威力,鞑子死伤是严重的,但是混乱的秩序更加糟糕。
正是大小头目调整队伍的时候,谁在前,谁在后,左右的安排,马匹间的距离,冲击的箭头队形如何组织。所有这一切都不能进行了,要么就乱糟糟的向前冲,要么就撤退赶紧跑。
阿济格已经看到了骑兵队的混乱,他是不想罢手的,拼死也要冲过去!战场的残酷击发了他的血性,于是他拔出了战刀,口中大喊:“出击!出击!”纵马向前。
就在这时一发一发的炮弹向阿济格的位置打来。阿济格的声音再大,也只能是周围的几个人听到,战场上需要他作出威武的姿势,驱动部队就可以了。他的命令需要旗帜和战鼓传达给各级头目,各级头目同样要用旗帜指挥。旗帜的变换提醒了朱全柱,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鞑子正在传达命令,调动部队,此时不打更待何时?炮弹不算太多,总数也就是十发左右。可是,旗帜的海洋乱成一锅粥,大旗小旗撕成破片,扯成条条,与血肉肢体搅合在一起。有挥舞的旗帜,就有炮弹打过来,旗帜的海洋成了五颜六色的一锅粥。整个后金的队伍都失去了指挥。
---第80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