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初露峥第75章 快捷的通信(2/2)

旁边看着,觉得写得勾勾画画的不认识(是阿拉伯数字),也没说什么,接着看。报文到了发报员的手里,他带上耳机,旁边的发电机已经摇动起来,发报员手按电键,卡卡的声音传出。机灵的刘十三拿过一个耳机,放到王大人耳边,王元雅听到了“嘟!嘟!”有节奏的声音。眨眼之间声音停了,发电机也停止了摇动。

“王大人,请稍等,现在要等那边回报。”刘十三解释说。

“这就送到了?到了孙家公子的手上?”

刘十三点头说:“是!大人!那边的电报房在三爷的隔壁,马上会送到。”

趁这个空,王元雅指着马蹄表问:“这是什么?做什么用的?”

对马蹄表刘十三懂得,可以回答,他说:“这个叫作马蹄表,计时间看时辰用的,因为形如马蹄,所以叫马蹄表。”然后,他解释一天十二个时辰怎么表示,比比划划的说了很多。王元雅和身边的幕僚也算大概听明白了,渍渍称奇。见王大人有兴致,刘十三说:“过两天,有机会,我向我家三爷要一个献给大人,王大人需要,定然不会有问题。”

正说着话。发报员开始手抄报文,刘十三赶紧举起耳机到王大人耳边。同样的“嘟!嘟!”声传来。抄报纸到了译电员手中,文字翻译出来。班长依然签字,写上日期时辰,记录在册。然后连同记录册一起交给刘十三,刘十三签字后把报文交给王元雅。

王元雅拿起报文,上面写着:“烦浦公转告朱总兵,早作准备为善。孙和京呈上。”

这下没有什么可怀疑的了。王元雅在电报房里又转了两圈,看看这,看看那,嘴里不知叨叨什么,然后出去了。跟来的两个幕僚,竟然张大嘴巴,傻傻的站在那里,王大人走了都不知道,后面一片“恭送王大人!”之声提醒了两个幕僚,这才赶紧跟了出去。

......

王元雅回到签押房(办公室)发出了一连串的命令:

城防军兵封闭城门,进出的人严加盘查,可疑之人一律抓捕,特别是行商。

责令遵化卫所组成每班20人的巡哨队,一日三班,日夜不停,在城内巡哨,发现可疑之人,立即抓捕。

师爷衙役,限两日内到本府各乡镇贴出告示:后金大军已经入寇本府,乡绅百姓,立即躲避,投亲靠友,自寻出路。

本府各营兵、卫所,即日起,整军备战,修缮城防设施,开始上城驻守,随时准备封闭城门。

他同时给朝廷写了奏报:报告大安口已破,后金精兵入寇,即将到达遵化,京城应加强防范。

给蓟辽督师袁崇焕写了军情通报,要求派兵增援。

他还给三屯营的朱总兵写了一封信,要他戒备,派人送去。

后金大军入寇,是天大的事,不能不认真对待。王元雅应对有条不紊,极有章法。

遵化城内一片紧张气氛。前两天锦衣卫带领衙役兵丁的搜查奸细行动大有收获,抓捕了二十多人,大部分是商人。经审讯其中多数都抓对了,确认为后金奸细无疑,均判死刑,等待处决。

得到后金入寇的军情,王元雅毫不犹豫,立即下令在闹市区公开处决奸细,并传令城中百姓防范奸细,举报属实的有赏。这年头杀人很痛快,说杀就杀了。

城门的盘问、搜查也有收获,出入城的的确有奸细。王元雅都没有想到奸细会这么多,锄奸的措施奏效了。

十月二十九,大安口传来报文,敌军总数大约十五万,其中后金军约七万人,其余为蒙古兵和明军降兵,大部分是骑兵,都是每人双马,甚至三马,行军速度极快。预计十月二十九到十一月初一之间前锋可到达遵化。

报文还说:“大安口守兵逃散,将领多削发降敌。后金已经在大安口布防,驻防部队大约不到一万人,基本是后金的鞑子兵。可能是正红旗的。”看来后金攻势极猛。

现在的后金八旗怎么算也不会超过十万兵,战兵也就是六七万。辽东老家不能不留人,能出动三万人已经是极限了,加上包衣奴才大约能有五、六万。蒙古各部出兵三万左右,合计已经超过了十万,加上投降的明军也有十几万了。(历史中说号称十万精兵看来是准确的。)

这些军情,孙和京都及时通报了王元雅。

后金的军队组织与一般军队大不相同,军队中的战兵(就是战士),都带有数量不同的跟役、包衣。后金是奴隶制社会,这些跟役、包衣都是地位不同的奴隶,奴仆的数量要看自己家庭的财力和地位,有多又少。这些人行军打仗都在一起,奴才紧跟自己的主子,随时侍候。如果有三万战兵,他的队伍就可以有七、八万之众,甚至更多。

十一月初一,后金的鞑子兵过了遵化北山的垭口出现在遵化小平原上。北方支队将面临一场真正的战争。

---第75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