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三问荀夫子(九九同心)(2/2)
但是踌躇满志的秦王嬴稷和丞相范雎根本没有将儒家放在眼里,秦王更是直言儒者无益于治国!
酝酿已久的美好设计以及支撑着老夫来到秦国的信念和勇气,在那一刻,忽然间消失了,那时老夫便明白了秦国就像他秉持的法一样冰冷无情。
时至今日,老夫已然可以断言,秦国定然可以东出,如鲸吞大风,即便是兼并六国也不无可能,但过刚易折,以严刑峻法框束天下的秦国,定然是无法长久的。
侯爷学究天人,不知认为儒法可以并存吗?”
白亦非听着荀夫子对秦国的见解,深深的点了点头,继而说到:
“儒法能否并存,在下此刻无法给荀夫子答桉,但是或许未来的越地能够给荀夫子答桉!”
荀夫子听闻,微微点头,却并未说话,白亦非见状,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
“荀夫子,在下的最后一个问题,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万望荀夫子解答!
国当何以立?”
此言一出,荀夫子目露神光,看向白亦非的眼神迥然不同,心下想到,看来这位白侯爷,早有此心,只是不知道其会从何处入手,不过还是缓缓说到:
“自三代以来,立国无不以重器镇之,国无重器,其必亡矣!
周有九鼎镇国,才可绵延至今,即便诸侯争霸,也能保得王畿不失!
其后周有砥厄,宋有结绿,梁有悬黎,楚有和璞,皆为镇国之器。
天下纷争数百载,许多镇国之器都毁弃于山川草野。
镇国之器与国运水乳交融,镇国之器愈发强大,则国运愈发昌隆;
镇国之器损毁,则国运也会受损;
同样,君臣协力,则国运昌隆,镇国之器也会愈发稳固,君臣失德,民心丧乱,镇国之器便会晦暗!
所谓镇国之宝,便是此意。”
白亦非听闻此言,恍然大悟,当即问到:
“那不知当今天下七国,都以何宝镇国?”
荀夫子颇有些高深莫测的说到:
“当今天下,秦有三宝,曰和氏之璧、随侯之珠、天问之剑!
楚国尽得春秋曾侯之宗庙,有曾侯两宝,曰曾侯乙尊盘、曾侯乙编钟!
赵魏韩三国承继春秋强晋之宗庙,有晋之中原三鼎镇压国运,
分别是赵之毛公鼎、魏之大克鼎、韩之大盂鼎;
齐国有两宝,曰子龙鼎、金豹印!
剩下一个燕国,也承继了姬姓旧物,以大玉戈作为镇国之器。”
白亦非听闻荀夫子对七国镇国之宝的介绍,心下想到,原来如此,怪不得后来李斯在《谏逐客书》中提到,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
这“随、和之宝”,想来便是指“随侯之珠”与“和氏之璧”两件宝物了。再加上一把可以镇国的秦王天问剑,三宝镇国,怪不得秦国国运昌隆至此,当即白亦非心中便有了些谋划。
这和氏璧早先为楚人和氏于山中发现,献于楚王,后为赵国所得,秦王嬴稷渴慕此宝,想要用计赚取和氏璧,这才有了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典故,只是终究天命在秦不在赵,和氏璧最终还是为秦国所得。